台美人:我錯了/賴其萬 (2015-03-19)
賴其萬教授(太平洋時報檔案室) |
去年十月我有幸接受台美人信仰與人文研習會(Taiwanese-American Religious Study Association, TARSA)的會長葉思雅教授邀請,參加以「向生命說yes! 追求生命的意義」為主題的研習會。葉教授因為我曾經為精神醫學大師 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 1905-1997)所寫的這本書《向生命說Yes! 尋求生命的意義》寫過中譯本的書摘,而邀我在這不同宗教界的大師對「尋求生命的意義」發表看法的研習會裡,介紹這位在二次大戰期間遭受納粹暴政囚禁於猶太人集中營長達三年的精神科大師,如何尋求人生的意義。
葉教授希望將大會所發表的演講以中文發表以外,並建議也用英文發表講稿。由於我向來演講都沒有讀稿的習慣,所以對我而言實在是難上加難。想不到葉教授居然請了一位精通英文的同鄉,就我的中文錄音擋翻譯成英文,令我感動萬分。然而當我接到葉教授寄來英文文稿時,才發現自己犯下了一個非常丟臉的錯誤。原來是我在演講最後引用了三個我覺得非常發人深省的有關探討人生的意義的quotes,而其中之一的〈一段賈伯斯真實的遺言〉,我發現我當時只找到以下的中文,而沒有英文的原文:
「此刻,在病床上,我頻繁地回憶起我自己的一生,發現曾經讓我感到無限得意的所有社會名譽和財富,在即將到來的死亡面前已全部變得暗淡無光,毫無意義了。我也在深夜裡多次反問自己,如果我生前的一切被死亡重新估價後,已經失去了價值,那麼我現在最想要的是什麼,即我一生的金錢和名譽都沒能給我的是什麼?有沒有?….現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夠用的財富,就該去追求其他與財富無關的,應該是更重要的東西,也許是感情,也許是藝術,也許只是一個兒時的夢想。…上帝造人時,給我們以豐富的感官,是為了讓我們去感受他預設在所有人心底的愛,而不是財富帶來的虛幻。我生前贏得的所有財富我都無法帶走,能帶走的只有記憶中沉澱下來的純真的感動以及和物質無關的愛和情感,它們無法否認也不會自己消失,它們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
因為在這英文的講稿裡,我勢必要找出Steve Jobs 的英文原稿,而不應將以上的中文再回譯為英文。但一時之間竟然找不到。想不到我精明的秘書楊小姐幫我在網路上找尋資料時,赫然發現當她打入這段中文時,竟然出現 「別搜了!這段文字沒有英文版。」的回應, 並且發現了以下的資料:
“原文出自於署名喬纳森·布克在「世界500 强CEO 的離奇心願」當中的一段,文章在這本書的 124至127頁。而喬纳森·布克也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人;這本書是旅美華人心理學作家袁苡程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讀心理學研究生時,論文選題是人類的懺悔心理。為搜集各種臨終遺言作為第一手素材,她首先去了藏書無數的紐約市公共圖書館,結果發現能找到東西基本僅限於名人的臨終遺言。於是她重新整理思路,突發奇想,花了350美元在《紐約時報》上登了一個小廣告,收集臨終遺言,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些來信深深地打動了她,於是她決定把這些故事呈現給更多的人。根據她所蒐集的〔英文〕訃文得到靈感,用中文重新撰寫和創作,而這段話乃是從她的這《不說,就真來不及了︰紐約客的臨終遺言》一書中剽竊來的,移花接木到賈伯斯身上。”
當我發現自己當時準備這場演講時,竟然只因為賈伯斯的大名以及這幾句著實令我感動的話,就不假思索地copy/paste作成了我演講的幻燈片,心中真有說不出的羞愧。此時浮上心頭的竟是嫉惡如仇的老友朱真一教授常說的,他最無法容忍有些人犯錯也不承認,繼續以訛傳訛地錯下去。同時我也想起自己常與醫學生談,我們一定要勇於認錯,因為醫生一定要對自己的錯誤反省,才能透過反省而學會不再犯同樣的錯,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疏解自己對病人的傷害所遺留的罪惡感。
想到這裡,我就動筆寫下這篇「懺悔錄」,如果我因此而遭人唾棄,我想我也是罪有應得,但至少我會由這深刻的反省,減少我午夜夢迴的煎熬,同時今後在寫作與演講中,將能更謹慎更敬業。同時我也在此向葉思雅教授再度致歉,因為我的疏忽導致這嚴重的瑕疵,同時也非常感激他能同意在中文與英文的演講稿刪除這段杜撰的〈一段賈伯斯真實的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