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花:綠拇指、園藝樂、種菜經及太陽花──告別?暫別?/朱真一(2020-01-06)
綠拇指、園藝樂、種菜經及太陽花──告別?暫別? 朱真一
前言
小學生時寫作文總愛跟著大人寫「日月如梭,光陰似箭」,當時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現在早已超過「古稀」多年,更有如此感受,轉眼間高中畢業就已超過60年,接到開同學會60年的聚會通知,沒辦法趕回去。約同時《台美文藝》又來徵筆會會友稿,想就來寫些最近的感受,可是無從寫起,後來想到就來寫我最喜愛的園藝樂,因爲就將暫別或可能告別了。最近《2019台美文藝》出版了, 380頁的期刊,都是好文章,有興趣請聯絡台美人筆會,P. O. Box 1055, Rosemead, CA 91770; 213-422-1753)。會長說請多送往其他刊物讓更多人看,特別投稿《太平洋時報》。
自己的園藝主要是種菜,以及太陽花爲主,曾種過其他各種花類,像種出的杜鵑及牡丹都開得很漂亮,但那些都是當時隨便種下,沒花精神功夫,就沒有種其他花及菜的成就感,或可説沒園藝樂。沒種成功但目前沒機會再嘗試的是魯冰花。這幾年來因爲寫了幾篇魯冰花的故事及評論,嘗試想從種子開始培育,但沒成功,本想再嘗試看看,但如下討論,為賣房子只好等將來看看。
種出的菜及花,不時地送給親友及同事。沒農藥的新鮮蔬菜最受歡迎,在同鄉間及上班機構的同事間還頗有名聲,還受邀演講種菜經好幾次。最近因太陽花學運,想起從前在家鄉時,家中種太陽花的回憶,種太陽花而有大成,廣送親友及同事看圖片,大家都稱我有「綠拇指(green thumb)」,好不得意。其實,園藝嗜好,還可說改變些我的生涯。
故鄉的回想
喜歡或種得出好蔬菜及花,想多少跟小時候家鄉的經驗有關。記得小時候,每年冬天就到鎮郊外的田種蔬菜。因為天冷不能種稻,田可讓人種菜。那時雖沒幫上大忙,最多提水澆菜,主要是為好玩而去。旁觀的印象影響我以後喜愛種菜,還記得種菜時有好幾壠,壠就是把土堆高,菜種在壠上可利排水,以免蔬菜浸水。
以後搬房子,就是小鎮(新竹新埔鎮)的大街上,屋旁的庭院還有一大片土地,緊靠大街旁,庭院不但種花、蔬菜、還種過果樹等。種過水梨(美國稱為Asian pear) 及葡萄,還記得高中時,讀到白居易的〈長恨歌〉的「梨花一枝春帶雨」,下雨後特地找梨花看。葡萄好像只種幾叢而已,搭高棚長滿一片,還可擋陽光是夏日最好的涼亭。大概太酸吃不掉,還記得公賣局還來收買過葡萄。有一陣子,在離家五、六公里外買了一小果園,寒暑假還騎自行車(腳踏車)去作工,這些從前的經驗,大概來美後都用上了。
最記得是家中的庭院種過太陽花,長得很高大而且花又大又漂亮。新埔鎮出身的名畫家蔡蔭棠先生,有次回新埔故居,坐公共汽車經過我們家時,公車較高看到更多,院内漂亮的太陽花。他回去後,問出那些太陽花是我們家種的,還親自來拜訪父親,要些太陽花寫生作畫,很可惜沒看過他畫的太陽花作品。我還寫過一文〈播種太陽花;太陽花藝術家(https://www.peoplenews.tw/news/3cc69d6a-0a4e-46fd-91cc-48cf0ac79440〉寫這典故。
較多的園地,還是用來種蔬菜,印象最深是蕹菜(福台語是Eng菜;客台語為Vung菜)、大菜(芥菜,客家話稱gu-rao 菜)、番茄、長茄及一些香料等。其他菠菜、茼蒿及各種菜類想一定有。不過我很少參與,主要可能由伯父母及母親種。那時間接性的種菜經驗,耳濡目染的接觸,想也影響我不少,應該是幫忙以後園藝樂的「綠拇指」的原因。很可惜只不過約十幾年後,後來那庭院的大部分賣掉,當然菜園也就裁掉了。
早期的狂熱經驗
來美國結婚買房子後,馬上就在後院最遠處的角落,開一小菜園,開始種菜,後院較靠近房子的一塊種花。這些年來幾乎種過了所有心中可想到的家鄉菜,雖然不是全部成功,幾乎都有很好成果。菜園面積年年加大,不但自己可解饞,多餘還可贈送親友,大概可稱無價之寶。自己可藉此鍛鍊身體,減少不良嗜好,不必擔心有農藥否,多吃既可減少肥胖問題,減少疾病,真是百無一失的好嗜好。
種菜成本極低,花費在種子、秧苗、肥料的錢,收穫的蔬菜最少有十倍以上的市場價值。開始時很用功,參考用書前後共買了十幾本或更多,圖文並茂園藝書。甚至找到美國農業部發行較詳細資料的書,後來還麻煩朋友代購台灣《豐年》出版不同蔬菜的小冊,有幾年還訂了《園藝(Horticulture)》的雜誌。
還從雜誌上看到的廣告,參加一Gourd Club(瓜俱樂部),每個月還接到他們的通訊的刊物,還去我們附近的社區學院(Community College)夜間部,選過一園藝課。才知道比我更狂熱的園藝人不少,譬如上課時,有次有人用幻燈片,播放他自己收集種的幾十種金針花(Daylily),一來自匈牙利的鄰居,帶我看他家後院的菜園,他只種辣椒,那時都已結果,各種形狀大小,看來有幾十種,看來園藝魔還不少。
 圖1:在五金店看到擺出的太陽花種子包。 |
種子到處都可買到,約三十幾年前,我工作附近有一條街,算是那時我們St. Louis的種子店,主要賣種子及一些苗。還在那裏買過番薯苗。若要家鄉的蔬菜,在一般市場或園藝部門也不難買到,不必從台灣夾帶進來。亞裔雜貨店都賣台灣菜種子。冬末時開始,所有的超級市場、百貨公司、五金店(hardware)就開始賣種子(圖1)。若找不到要的,可到園藝育苗店買,那裏的種類較多,從電話簿上可找到標明賣種子的公司。
菜(絲)瓜種子,在一園藝店看到,有時他們不是放在蔬菜種子類中,反而放在花類内。瓠瓜在普通的五金店及園藝店都有各式各樣的品種。苦瓜較簡單,到亞裔的雜貨店時,買自己喜歡的又看起來較成熟的苦瓜,吃苦瓜時,留下種子。其他瓜類或其他的蔬菜如各種椒類,一樣可自市場買到的椒,吃時可把種子留下。
當然還經常郵購,種子公司很多,每個公司有目錄,刊載相當多不同的品種。若多找幾家,幾乎所有的家鄉蔬菜都可找到。剛開始前幾年,那時仍沒有網路或沒那麽方便,還寫信去30多個種子郵購公司,要他們的目錄。把我認爲的台灣(家鄉)菜種子,列表寫出來。還很記得那時電腦才開始有 ” word processor” ,還把資訊打入電腦中,列出30幾家郵購公司的地址、蔬菜的不同品種及價格。寫成一約二、三十頁的小冊子。因爲換用電腦早就沒有那檔案了,幾年前看過留下的印好的版本,現在已不知道丟到那裏。順便一提,後來在園藝店看過有人比我更狂熱,他去300多家郵購公司要了目錄,他編輯了美國種子大全之類的書,想有200多頁,我還買回來當參考,現在也不知放到何處。現在那類的種子大全根本沒需要了,上網去搜尋很容易找到,那些早期可郵購公司,想大部分都已關門了。上述的門市部都很容易買到。
 圖2. 種出來的美國菜瓜。 |
蔬菜苗在上述的各種店都有,從菜苗種起,可更早有收成,最近連我喜歡的台式蔬菜苗也漸可買到。長茄子以前連種籽都難買到,後來上述店有得買,幾年前還買到台南一農場品進口的長茄種籽。可是這看起來很漂亮很長的台南種,顯然不適合我這裡的環境,種起來反不如我從上述店買到的Ichibang 日本長茄的幼苗。同樣地美國種的菜瓜比朋友送給我的台灣種好得多(圖2),季節短就有收成,煮了不變黑。
剛開始時,每年記錄種下何品種、何時發苗、何時移植,甚至連開花結果收成等的資料,這樣就容易摸索出一個指針,還有紀錄可查看,當以後的參考,不出幾年就很有心得,以後就不再記錄了,所有的菜都種得出來,其樂無窮。
園藝樂à土地親à台灣及客家心
愛好園藝,可說影響我生涯一很要的因素,是我人生的一個「關鍵」? 我會開始寫作,就是因爲種菜而寫起。剛開始種菜時,沒網路或不發達,靠書刊外,最主要的仍是要實際去做去嘗試。我常選不一樣的品種,種種看那個最好,以後自己留種。種菜近十年後,看到報紙上寫園藝的文章,有些寫得不甚正確,有些甚至可説胡扯,所以寫文去投稿報告我的不同經驗。
第一次投稿登出來後,還收到些許稿費。這是我學術外寫文章刊登後,還領到稿費的第一次,還記得那次寫有關菜(絲)瓜的栽培。以後經常寫有關園藝的短文,登在不同的報刊。後來有一報刊想辦一園藝專欄,編輯甚至來信問我,是否願意主持此專欄。當然不敢答應,醫務繁忙,那時只能偶爾寫些小文章就很難得了,很高興了。
 圖3. 吳濁流的《無花果》。 |
寫了陣子「園藝經」,也因此常看華文的報刊,開始注意到醫學外的天地,開始探討並寫了其他非園藝類的文章。最主要因爲這時侯,學校的昇等已達到目地,早有終身職(tenure)而且得到一些醫學上的學術虛名。更知道自己是無法做出實驗室好研究的料子,放棄了實驗室研究。把以前關在實驗室的探討精神,業餘去探討非醫學的題材,以後越寫越多其他類的文章,登在不同的報刊,園藝文章反而少寫了。
必須一提的是開始時看到,吳濁流的《無花果》 (圖3),書名的無花果不是談園藝,是影響我最深的一本書。吳濁流是我家鄉人,書中提到非常熟悉但又不深知的人物及典故。開始讓我去探討書中提到的問題,是我台灣意識的啟蒙書,導引我對台灣歷史文化的有興趣而去探討,詳細請看拙部落格的《吳濁流系列(http://albertjenyihchu.blogspot.com/2014/07/blog-post_9885.html)》有好幾文寫這本書。未退休前,臨床看病人及教學的工作外,只做臨床研究,不必常時間關在實驗室,業餘有時間探討台灣的歷史文化以及客家的種種。退休時,正如一朋友所說,對台灣的探討從業餘變成almost “full” time 的研究。
因爲關注台灣的文化,自己主動掏腰包投資台灣出版社、望春風出版社以及最近的民報。這些投資雖然都是血本無歸,但對我個人影響很大。探討的樂趣就像園藝樂,下功夫栽培而有結果收成,這些後話以後再來多談,只想説園藝嗜好不止是對「土地」的親近,更導引我參與鄉土,有台灣及客家心的根源。
園藝樂經驗談的寫作
 圖4.種出的枸杞及做出的枸杞餅。 |
上面提到從種菜開始的園藝樂,以及開始因種菜而寫園藝經驗談。最近想再回頭看從前寫過的文章,很可惜都沒存檔,早期的寫作都找不到。只記得最先寫了好幾種菜類如菜瓜、瓠瓜、苦瓜、空心菜、茄子及一些香料類,後來還去找書找文獻深入些探討,寫了如何改善土地,買工具、做堆肥、買種子、發芽育苗等的菜園計劃。最開始時,用手寫文稿,由報社打字再登。以後報刊有了網路版後,才保存些檔案,但是存留者仍不多。
 圖5. 房子旁的太陽花及枸杞。 |
從網路轉下來的一些文章,才知道對園藝寫過不少,還寫過如何增種不同種的蔬菜及瓜類的方法,還寫有關蔬菜的冷凍法,因爲自己過多的蔬菜冷凍時,發現書上及網站都沒人寫的好辦法。當有過多的枸杞收成時,什麽是最好的保存法?還寫了如何用枸杞做成cupcake等等(圖4),已不再只是「純」寫園藝了,寫了不少連帶有關的題材。
對種香料(herb)也一再嘗試,九層塔(客家話叫七層差或七層插)、韭菜、辣椒等不必説,還在報上登了漂亮的枸杞。後來爲了換成小房子,把部分菜園改闢為香料園(herb garden),寫過一文〈種香料好處多〉。最近還寫了不是從前家鄉菜,是很時髦的菜如Kale及Swiss chard等,如〈 羽衣甘藍及瑞士甜菜;時髦又易種 〉一文。這些拙文在拙部落格内的《太陽花與種菜經(http://albertjenyihchu.blogspot.com/2014/07/my-first-sunflower-42-2-httppacific.html)》都可找到。
 圖6. 一朵太陽花招來4個蜜蜂。
 圖7. 白玉苦瓜最受同鄉及同事喜歡。 |
當台灣太陽花學運後的第二年,想該是為支持太陽花學運,開始播種太陽花,有很多的樂趣,寫了不少文章。寫了不少有關太陽花的文章,在部落格登了不少漂亮的太陽花圖片(圖5)。更因爲去探討寫了不少有趣的典故如下:〈播種太陽花;支持太陽花學運〉、〈太陽花、向日葵、旭日旗、太陽餅與學運(想想台灣〉、〈播種太陽花;太陽花藝術家〉以及〈太陽花:招蜂引蝶又來雀〉(圖6)。這些文章及圖片,在上面提到的拙部落中的《太陽花與種菜經》都可看到。
其實文章寫得最多的是苦瓜(圖7),不但在美國的不同報刊等過,連台灣的《文學台灣》,及自己寫的書中都等過,2017年的本刊也主要寫苦瓜。種苦瓜好處多,野鹿本來也都不會吃,所以每年都種而且種得不少,最大好處是野鹿不吃外,還可把枝葉牽上其他蔬菜上,用來保護其他的蔬果,如絲瓜、番茄等等,還可防野鹿侵襲蔬菜。以前還寫過一文〈 苦瓜兵法〉,寫種苦瓜的好處。這些拙文請上上述部落格的《太陽花與種菜經》欄都可找到。
可是去年(2018年)夏天,第一次野鹿把菜園的苦瓜枝葉及苦瓜,吃得慘兮兮的。想野鹿要告訴我,我該搬家了。小孩離家多年,年紀越大已漸漸不能維持保養大房子,只好downsize搬離這老大房子。開始廢菜園,把菜園一半種上草皮,另半改成香料園,開始準備買房子,種菜種花的園藝樂,看來只好暫停或從此告別?看以後買的小房子有多少土地,可讓我重新享受園藝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