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吳威廉傳略/陳嘉式牧師(2012-04-04)
吳威廉傳略 (Willian Gauld,B,A., D.D.1861/2/25-1923/6/13)
陳嘉式 牧師
一、在淡水的淡江中學牆外,有一個外國人公墓區,當中有一座美麗的墓碑銘誌了對台灣教會和社會很有貢獻的外國人,吳威廉博士。吳威廉於1861年2月25日生於加拿大的Westminster。他的父親是木匠,也是農夫,他一向熱心的幫助父親做木匠和耕田的工作。
二、馬偕回加拿大去述職時,曾到William的家鄉去演講,那時還只是中學生的他,聽了以後便決志要到台灣來做宣教士。後來在台灣成為著名的建築者。他在台灣所蓋的房子一共超過一百間。當時有人以為他蓋了那麼多的房子,一定賺了不少錢。其實他都本着差會差派的精神,除了差會給的薪津以外,不多拿任何錢,全然義務協助建造。他清廉的精神最像他的名子,威廉,在當時最贏得教會內、外人士的敬重。
三、中學畢學後,他找到了一份小學教師的工作,直到二十才賺足夠的錢讀大學,以便取得資格入神學院。因為有教學的經驗,所以在台灣的從事於小學及中學的教育工作。於是有部份的台灣人用日語稱他為“先生Sian-se”,即老師的意思。
四、他所喜好的運動是橄欖球,他的個子高大,又是鄉下出身的,很有力氣,看起來很壯碩。在台灣看到他的人,都自然而然的自己先估量,像他這麼大個,有誰能撂倒他?
五、神學生時間,每週六、日都到鄉下去實習,去帶領聚會,遇到了Margaret Ann Mellis。後來成為他的太太,台灣人習慣用台語稱她為Gau Bokh-Su-Liun,即吳師母。Margaret後來成為台灣聖樂先驅,「咱著來吟詩」,是她撰著的;台語聖詩第三一七首,「你若欠缺真失望」,是她的作品。台灣第一次的彌賽亞曲演唱,是由她組員、指揮的。
六、William夫婦到台灣來時,馬偕的宣教已很成功,信的人很多,各地蓋教會,租房子作禮拜堂。但他們剛到時不會講台語,一切的工作都無法開始。他們想如何和台灣人接觸,學台語?這件事在他們從家鄉出發前就預備好了,就是從家鄉帶蔬菜的種子來,將西方的蔬菜介紹給台灣人。
七、1901年馬偕死了,他們不得不負起台灣所有的宣教工作。後來的人評估他的工作時說,馬偕撒種,吳威廉使其生長,又築起倉庫來保護穀物。馬偕是拓荒的英雄,他冒險犯難,闢荊斬棘,開拓疆界。吳威廉不是佈道家,他是耕耘者,也是教育者,他不但把馬偕開拓的教會深耕,而且培植其所種的生長、茁壯。馬偕所設立的教會,凡經過吳威廉的手培植的,後來都繼續存在。那些沒有經過吳威廉經營的,尤其是蘭陽地區的教會,大部分不復存在。
八、台灣人的教育程度漸高,經濟也較好,自我意識也漸提高,這時他有鑑於台灣教會仍在加拿大母會的支援與管理之下並不是很恰當。於是就想使台灣教會自治、自立、自給,所以策動組織了北部大會,由本地的教會代表經營教會。1904年10月4日北部大會成立。南部在七年前1896年已成立大會。因為大家都沒有經驗,所以選吳威廉牧師作議長。他接任這個職位後,便立即向加拿大母會申請,要在台灣發展教育及婦女事工。那時的台灣,有受過教育的男人穿長袍、馬掛,女人穿褲子。可是新來的兩位年輕的外國女宣士穿裙子,這使當時的台灣人非常的困惑,他們常說不知道那兩人是男人或女人?
九,吳牧師是第一個正式提議台灣南北教會合一成為一個總會的,這議案終於在1912年得雙邊教會的同意,並在同年由雙方派代表到彰化開會商議。但真正成為合一而能實際共同商討議題的總會,是在40年後,1952年在台北召開。同樣是長老教會,在台灣南、北兩組長老教會的合一會有那麼多的困難,按吳牧師的評論,他說不是因為種族的不同,不是因為語言的不通,不是因為信仰的差異,但因為缺乏遠大的眼光,沒有寬闊的世界觀,缺乏世界宣教的異象。
十、曾有人這樣問吳牧師,在台灣的工作是那一件最困難?提問題的人期待他回答的是,協助蓋總督府(現在總統府,共需多少磚塊,如何使用磚塊,這部分由吳威廉負責),想不到他的回答是,陪台灣人開議會。吳牧師做事的風格是,所有的計劃都與當地的傳道人或教會領袖商談。台灣人和外國人意見不同或衝突時,吳牧師都會用很溫和和幽默的態度調解或處理。
十一、吳牧師時常各處旅行,去訪問教會,去教導他們如何作一個基督徒,幫他們解決信仰與行為的問題。可以說是台灣最早期的基督教教育工作者。他所教導的,不只限於信徒的信德而已,同時也教導教牧們如何設立教會機構,以及教導機構的負責人如何把她運作起來。
十二、吳威廉牧師在當時可以說樣樣都會,因此當時的人按他的英文姓Gauld,取了一個台語的諧音,稱他為Gau 牧師,意即樣樣都會的牧師。他想省下台灣人招待他的麻煩,於是宣稱他最愛吃炒米粉。他的一句名言這樣說:米粉炒,吃到飽。許多人以為他真的只喜歡吃炒米粉,於是每遇有請他吃飯的地方,一定特別為他準備一份炒米粉。
十三、當時的台灣人喜歡說閒話,常常撒謊,但撒謊並不被視為不道德的事。亂寄黑函,亂放風聲,不負責人的批評,甚至謾罵,但吳牧師很有技巧的處理這些問題。他為人溫和,或說富有幽默感,做事很有耐心。遇有黑函控告,他都乘機給與機會教育。
十四、吳牧師很善於建築,可以說是第一個將西方的建築技術,設計風格引進台灣的,特別是大玻璃窗戶的採用,使室內陽光充足,改善當時台灣人的房屋矮、窗戶即少又小,室內陰暗的缺點。他的代表作:馬偕紀念醫院;英國在淡水領事館當中的一棟建築,台灣的總督府,中山北路的舊台北神學院,淡江中學的八角塔。吳牧師的數學很好,他也為台灣鐡路的第一班火車排出時間表。
十五、吳牧師在台灣的最後一間建築物,是新竹長老教會舊的禮拜堂。工程進行時,他從台北來視察。下了新竹火車站,搭人力車要到教會去。吳牧師個子高大,拉人力車的人沒有注意到他的身體特別重,在行車中失控,整車後翻倒地。吳牧師受重傷,從此一病不起,逝於1923年6月13日,年僅62歲。
*參考資料,Hugh MacMillan, Builder Abroad, Taipei, 19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