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匹茲堡(Pittsburgh)的今昔:兼談其成功轉型為多元經濟/陳清池(2014-01-16)
匹茲堡(Pittsburgh)的今昔:兼談其成功轉型為多元經濟
陳清池教授
2009年9月24-25 日20國首腦會議 (G-20 Summit) 在匹茲堡舉行前,Barak Obama (奧巴馬) 總統表示,“今天的匹茲堡代表着創造新的工作和新產業而成功過渡到21世紀經濟的好例子。”之所以,選擇在匹茲堡舉辦G20峰會,Obama意在向世界展示這個城市的經濟復甦。長期以來匹茲堡是美國鋼鐵工業的中心,但1970年以後,因國際經濟競爭,鋼鐵業崩潰,人口流失至巨。經三、四十年努力創新及經營,匹茲堡經濟已多元化,市區範圍内已無鋼鐵廠,市内及附近空氣品質良好。
要瞭解匹茲堡由一元經濟成功轉型為多元經濟及其成功的原因,我們有必要先回頭看昔日的匹茲堡。
歷史背景與地理因素
匹茲堡位於3河流 (Allegany,Monongahela and Ohio Rivers) 的匯合處,是十八末至十九世紀美國大西洋海岸通過賓州 (Pennsylvania) ,利用Ohio River與美國中西部連結的一重要水路環節,19世紀後半匹茲堡又成為美國鐵路系統的主要交匯點之一。賓州礦產資源豐富,1760年又發現匹茲堡是全美國最寶貴的煤礦地,能就近取材 (尤其鐵與煤) 是匹茲堡工業化的先決條件。
工業化
 Andrew Carnegie
 Thomas Mellon
 Henry Clay Frick |
匹茲堡原有的製造業是造船與玻璃,現代鋼鐵工業 (modern steel industry) 則始於1850年代,其後急速發展,到19世紀末匹茲堡已成為一重工業城。當時工業界富翁都住在匹茲堡東區 (East End) 的Point Breeze 社區 (neighborhood Pittsburgh has 90 neighborhoods. ) 。這些工業大亨 (industrial tycoon)包括 Andrew Carnegie (1835-1911),Henry Clay Frick (1849-1919) ,Thomas Mellon (1813-1908) ,George Westinghouse (1846-1914) 和Henry. J. Heinz (1844-1919),這些大亨信奉資本主義 但靠他們自己的才能在19世紀致富,也改變社會與經濟。富翁聚居使Point Breeze社區的個人平均所得在當時成為世界最高。Carnegie無疑是當時這批人裡最傑出工業家,他和鋼鐵的故事可以用來説明當時美國 (尤其是匹茲堡) 的工業化。
1848年 十二歳的Carnegie與他的貧困父母及弟弟從蘇格蘭 (Scotland) 移民到匹茲堡。他先在電報和鐵路公司工作,因負責任又有オ能,很快取得賓州鐵路 (Pennsylvania Railway) 老闆信任而成其左右手,並享高薪。1860’s年代末期 Carnegie開始參與鋼鐵製造業,1875年Carnegie創立了鋼鐵廠,該廠最終演變成Carnegie鋼鐵公司。公司的成功和發展,是因為Carnegie 採用英人制定的Bessemer製鋼法,以低成本大量生產鋼鐵。鐵道軌及火車用鋼鐵,造大橋也開始用Carnegie産品,如橫跨Mississippi河最早 (1874) 的 Eads Bridge大橋 (at St. Louis-East St. Louis) 所採用鋼鐵來自 Carnegie 公司。
Carnegie事業的擴張主要靠收買一些區域性的競爭對手,或與他人合併,但通常保持公司的多數股份的以便操縱。如1888年,他買下Homestead 大鋼鐵廠,同時跟煤礦大王(King of Coke) Henry Clay Frick合伙。1892 Homestead 鋼鐵工人大罷工(Strike)與廠方 所雇打手起衝突,不幸造成十人死亡,但賓州政府支持Carnegie的公司,罷工工人全部被解僱。
Carnegie的努力擴充他的公司,終使匹茲堡成為美國鋼鐵工業中心。1901 年Carnegie 把他的全部鋼鐵事業以480 million美金轉讓J.P. Morgan(J.P. 摩根),Carnegie頓時成為「世界最富有的人(world’s richest man)」。
1901年以後Carnegie専心做一慈善家,最終他捐出的財富超過350 million美元用於各種慈善事業。他對匹茲堡最重要的施與,包括 Carnegie藝術及自然歴史 博物館 (Carnegie Museum of Art and Carnegi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音樂廳和圖書館。1889年Carnegie發表他的「財富的福音(Gospel of Wealth)」,敦促富有的人捐獻藝術作品、公園、圖書館,學校等為社會做出有持久性的貢獻。他以身做則,當時確實影響了不少富翁捐地作公園,建博物館或助學校。
當時鋼廠工人多來自東歐和南歐的新移民,工資低,只能聚居鋼廠附近生活環境很差的民族社區(ethnic neighborhood)。1916-1930年間是美國黑人移入Pittsburgh的最主要時期,他們多數在U.S. Steel工作,但聚居靠近市中心的Hill District的社區。
匹茲堡在100英里內取得所需煤炭 (佔全美國40%左右),到1920年代匹茲堡已生產了大約全國產量約三分之一的鋼材。十九世紀末匹茲堡的重鋼鐵製造業造成很可怕空氣和水的污染,到二戰期間匹茲堡因成“民主的兵工廠”,為美國和盟國提供鋼鐵,鋁,彈藥和機械,結果工業污染至極,匹茲堡因被稱為 “City of Smoke”,“ Dirtiest City”甚或“ Hell with Lid Uncovered”。
為逃離市内有毒性的工業煙塵,許多富人向東移住市東區 (East End) 的社區,這些社區距離市中心(downtown) 約三至四英里。Fifth Avenue (第五街道) 因街道两邊多豪華住宅,有“百萬富翁之街"之稱。
二戰後,David Lawrence 擔任匹茲堡市長 (1946年至1959年) ,接着又任賓州州長 (1959年至1963年)。Lawrence用自己的政治力改革並現代化市政府,因為他相信消煙是匹茲堡未來經濟發展的關鍵,市政市從1946年開始實施煙管制。其後匹茲堡空氣品質得到顯著改善,同時匹茲堡推行都市更新 (municipal renovation),但是都更新有它的問題,例如 East Liberty 1970年代所建聯邦政府資助低收入公寓高樓 (17-20 stories),很快犯罪猖獗,三十年後不得不拆除,改建三層樓公寓附有停車場及公用庭院。
鋼鐵業崩潰
由於日本和德國的競爭,匹茲堡鋼鐵業從1970年開始衰微,接着1981-82年的經濟衰退(economic recession),達致鋼鐵廠先後裁員153,000人,鋼廠跟着一一關閉,例如1984年 Homestead 大鋼鐵基地被拆毀,(1999年為Waterfront Shopping Mall河濱購物中心所取代)。鋼廠倒閉引起了連鎖反應,鐵路,礦山及其他工廠也因失去業務而關閉,結果造成高失業率和就業不足率。人口外移的問題嚴重,從1950年最高的676,806人 到2010年只剩305,704人,降幅達55%,(但2012年人口回升為306,211名。),其間房地産價值下滑,甚至有學校及教堂也關閉。
經濟調整
鋼鐵行業消失了,跟着相関職位(job positions)也消失。沒有政府的救助,生活是艱難的,但匹茲堡人挽起袖子,把他們的人才和資源,投注入其他的事業。在多重壓力下 Carnegie Mellon 及 Pitt兩大學,不得不重塑大學成為科技研究中心,帶動區域經濟向高科技領域前進。從1980年代開始,匹茲堡的經濟從重工業逐漸轉向服務,醫療,高等教育,旅遊,銀行,企業總部和高科技發展,經濟終於多元化。今天匹茲堡最大私人雇主是 UPMC (Pittsburgh醫學中心 僱用26,000名員工)和 Western Penn Allegany Health System (西賓州衛生系統13,000名)。
經濟調整的最大成果是使匹茲堡終成全國最適宜居住城市之一。經濟學人信息部 (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發布了其2011年的宜居排名,匹茲堡是美國最適宜居住的城市 (the most liveable city )。( See http://www.marketplace.org/topics/life/news-brief/its-official-pittsburgh-most-liveable-city-us
轉型成功的原因
首先,匹茲堡的實力一直是其公民致力於改進他們的都市,當面臨經濟困境,他們堅忍地重新站起來,並茁壯成長。其次,新多元化經濟 受益於Carnegie 及同輩工業家所損献的文化基礎,匹茲堡科技研究的發展主要因有優秀的大學,尤其是CMU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及Pitt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CMU是 Carnegie 和 Mellon首創的,而 Pitt也一度受惠於校友 Mellon的捐助,此大學的医學院助成匹茲堡有完美的医療系統 (UPMC ranked US #10) 之成立與推進。Carnegie 獨力創辧 藝術與自然歴史博物館及圖書館,Henry Clay Frick 及其家人則捐地及住宅以設公園、藝術及歷史中心,其他如 Mellon 和 Westinghouse也留下公園的遺産。
另外,有利於匹茲堡都市復興及經濟發展也應包括Phipps Conservatory and Botanic Garden (菲普斯溫室及植物園 創立於 1893年); 匹茲堡交響樂團 (ranked one of the top 10 in the U.S.); 職業球隊 (Steelers 6 championships,Pirates 7 championships and Penguins 3 championships);公園(Frick,Schenley,Highland,Mellon等); 市内大衆 bus運輸系統發達; 美麗的城市天際線,市中心摩天高樓超過400呎有14座,其中5座在經濟困境時的 1980年代興建,不是証明企業界對匹茲堡有信心?。匹茲堡境内約有450座橋,因有「橋之都 (City of Bridges)」之稱。住宅區有令人讃賞的建築物,它們代表不同時期的建築風貌,有保存價値的建築物如教堂等既使因信徒流失而関門,亦被選定為歴史地標 (land mark) 而受保護。
一個迷人的城市,又因地理位置優越,歷來有不少大企業在匹茲堡設總部,今天這些公司包括 Alcoa,Bayer,Del Monte Foods,H.J. Heinz Company,PNC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Sony Electronics,US Steel Corporation and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mpany 等,2010年 Google 也在匹茲堡設區域中心/辦事處 (regional office)。
結論
匹茲堡已成為一個有相當文化和好職業球隊,有水有山又有美麗天際線 (skyline),極具吸引力的都市。遊客初次參觀Pittsburgh,最好從城之西南方開車沿 I-279北上,經 Fort Pit隧道進城,車子一出隧道立即展現眼前是醒目的 摩天大樓 (skyscraper) 林立通稱「Golden Trinangle (金三角 )」的市中心。(See youtube “Welcome to Pittsburg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r3Z4r0yY-c ) 可能的話,也請上 Golden Trinagle對面的 Mount Washington,從山上俯瞰匹茲堡超美的天際線。(See youtube “Mount Washington Shows An Amazing View of Pittsburgh – 201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jVEPGC4RzE )
附記: 筆者與牽手在匹茲堡東區的 Highland Park社區住了三年 (9/2010-9/1013),上午時間走歩運動毎週平均四次,毎次至少四十分鐘,走境内 Highland 公園,更走附近四社區的大小街道,對當地人物景觀有相當認識。居民友善也愛惜自己的社區,當他們帶狗到戸外走動,他們幾無例外清除寵物的糞便,因此街道乾淨。又,關心匹茲堡的居民常以義工的身份參與綠化街道,公園植樹等等。
從住宅外表可分別貧富,社區北端主街道兩邊百年前興建的優美豪宅,前院種有樹齡超百的高大橡樹或銀杏樹,南端偶見有被放棄住屋,但社區内不断有房子整修,房地産屋價格也逐漸上升。原封閉的學校或教堂,有的被拆除改建為辦公或商業用,但也有被留置作他用,如 Highland Park社區一宏偉的圓頂形猶太教堂可容千餘人 (See picture of the synagogue here: http://www.jewishhistoryhhc.org/timeline.aspx#6a4b84c1-28bf-46f6-944c-1da0c20acb5e ) ,於1924年建成,1970年後因為附近的猶太人搬到郊區,1995年關閉。今天,教堂仍然空置,但被歸類為歷史地標 (historical landmark) 受保護,其附屬教室及社區中心則由特許學校 (charter school) 使用。匹茲堡人重視環保,反對以力水力壓裂法取地下天然氣者大有人在,更重要的是,這個城市也已經走向綠色節能建築,例如Phipps Conservatory的可持續景觀中心 (Center for Sustainable Landscapes)。
總之,因多元化經濟,就是從社區也可看出匹茲堡不但已脱濟困境,都市也已復興,城市復興的成功顯然將有助於經濟再進一步。(本文為筆者12月15日在 聖地牙哥 (San Diego) 台灣中心談話整理完全)
|